天中避邪
鍾馗像上蝙蝠飛舞圖
據古老的說法,五月五日中午時刻,是天地陰陽交接的時刻,故名「端午節」(端午就是正午)。午與五同音同聲(wu³),而五月五日是五字的重覆,所以端午節又名「重午節」。更因爲五是陽數,所以也叫作「端陽節」。這一天是邪惡毒氣群集之日,因而人們都在這一天喝用菖蒲與雄黃泡的藥酒,並且用酒抹孩子們的眼睛,鼻子,和嘴等處,用意是藉此消毒避邪,保佑孩子們一年不生病,因此端午節又名「蒲節」,此種風俗至今仍然存在。當端午節那天,家家都要把菖蒲或艾蒿挿在房簷或房門。因爲菖蒲是蟲子不敢咬的靈草,而且其葉類似劍形,艾蒿的葉形則似手掌,合起來就是「用手揮劍消除惡魔,保祐全家一年平安多福」。
就由於天地的交接是正當中午時刻,所以『提要錄』才有「五月五日午時爲天中節」的規定,所以端午節也可叫做「天中節」。
在端午節時,要把鍾馗的像貼在門上,用意是作爲消除惡魔的符號。關於這種風俗的來歷,據明楊升庵與顧亭林的考證:鍾馗乃「終葵」之誤,因兩字字同音同聲(Chung²,K'uei²)的緣故。終葵乃「椎」的意思,古人都用椎當符咒來驅鬼,流傳時間一久,人們就忘記了終葵本是椎這囘事,而誤認爲是一位驅鬼的神仙,後來更牽強附會寫成「鍾馗」,於是才有「鍾馗元夕出遊」「鍾馗嫁妹」等傳說,實際上全是以訛傳訛所造成。
此外還有一則關於鍾馗的傳說,這就是唐開元年間,玄宗皇帝患瘧疾時,由於發高燒而作了一個惡夢,夢見一個小鬼在皇宮周圍吵鬧作怪,玄宗就在夢中間.. 『 你是什麽鬼?』小鬼很傲慢的囘答: 『本人名虛耗。 』玄宗非常憤怒,就立即下令禁衞軍驅趕,不料這時突然飛來一個穿戴藍色衣冠的大鬼立刻伸出手來抓住小鬼虛耗,然後挖出他的眼睛,並且把他四肢分裂吃掉。玄宗大爲驚訝,就問這個大鬼說:『你是什麽鬼?』大鬼立刻跪地說:『微早在蒿宗武德年間,曾因爲參加殿試落第,臣名叫鍾馗,而失神跌倒台階下摔死。高宗爲憐憫微臣的不幸死於非命,特恩賜藍衣(殿試及格者所穿之衣服,據說是用柳葉汁染成)加以厚葬。臣深感皇恩浩蕩,發誓要剷除天下妖孽,以祈求大唐的安泰,藉報高宗皇恩於萬一。』大鬼說完這話玄宗的夢就醒了,從此玄宗的病也就未醫而癒。於是玄宗就立刻下令宮廷畫家吳道子由玄宗口述夢中所見的實情,畫了一幅鍾馗的肖像,當作驅逐惡魔的鬼神祭祀。而一年之中惡魔最多的就是端午節,所以端午節時鍾馗像絕不能少,而且受到人們的特別重視。此外婦女坐月子和兒童睡覺的房間,也都貼鍾馗像來避邪。
每當端午節一到,人們就在房門上貼鍾馗的彩色印刷畫,而且特別尊稱為「珠砂判官」,意思就是認爲他是通判官。
據吳江震澤合志記:
五月五日,堂中懸鍾馗畫,舊俗所未有。
又據吳曼雲江鄉節物詞小序說:
杭俗,端午懸鍾馗進士畫像,以逐疫。
可見鍾馗是進士出身,所以鍾馗像有文武兩種,其文人像常襯以書籍。
應用
於畫稿,雜器等方面。
附記
也有把鍾馗聽鬼吹笛聽出神的圖,題名爲「聽好消息」的。
蜈蚣、蜥蜴、蝎(也有用蜘蛛代替蝎的一說)、蛇,蛙等五種爬蟲叫「五毒」,被視爲害蟲的代表,所以也成爲端午節的應景物品,而被用在髮簪,玩具,印畫等多方面,並稱此種荷包爲「五毒符」,給兒童佩戴上可以驅魔。
品砌 / 台北市內湖區新湖三路191號1樓
│營業時間│
週一至週五 8:00 – 17:00
週六、週日公休
│來電諮詢│
(02)2793-9213